网站为什么要备案?

网站为什么要备案?

我本想整理出一条时间线,给大家展示备案的发展过程。但查了很多资料才发现,信息网站备案可以追溯到 2000 年。可我印像中网站备案是在 2011 年开始大规模推广的。但网上的资料都很零散,政府官网基本上只有最新的版本,无法比较历次修订的变化。我就偷懒让 ChatGPT 整了一个列表,供参考:

工信部历年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修定
  1. 2000年修定:重点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管理,明确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需依法申请经营许可,并遵守法律法规,为用户提供安全、健康、有用的信息服务。
  2. 2008年修定: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管理,强调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建立用户真实身份认证制度,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审核和管理,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,禁止传播违反宪法、法律、行政法规等内容。
  3. 2011年修定:增加了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分级管理,根据内容特点和用户对象分类管理,明确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和义务,加强对用户信息保护的要求,推进实名制认证,加强对暴力、淫秽、赌博等不良信息的管理和打击。
  4. 2017年修定: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管理,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商需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,推动网络信息内容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内控体系,加强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分级分类管理,严禁传播虚假信息、低俗信息、违法信息等。
  5. 2020年修定:强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,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确保传播秩序和信息安全,加强信息推送、搜索引擎等服务的管理,采取措施防范和处置网络安全风险,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。此次修定还加强了对特定行业(如电商、在线直播)的监管和规范。

2011 年之前很少有实践,所以印像不深。2011 年之后政府严查实名制,所有网站都要备案。当时有一段时间政府的网站不查,所以给人一种『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』感觉。但后来所有政府网站也都悬挂备案标志,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。

那个阶段的备案比较原始。甚至拍照片还要等通管局寄蓝色幕布,不用该幕布拍的照片都不给过。所有域名都能备案,但需要注册商提供域名证书。现在多数管局已经不要求提供域名证书了。除了流程上比较繁外,备案基本只是登记一下。只要没有违法乱纪的内容,政府不会干预网站运营。

但后来形势就起了变化,具体时间不确定了。政府明确指定可备案域名白名单。只有在名单上的域名才能备案。像 .io/.me 这类的 ccTLD 域名,不准备案。甚至连 .net/.org 域名也不能备案。好在是已经备案的域名不受影响,大家谢主隆恩。

整体来说,备案流程有所简化,可以在微信内完成,但备案要求却越来越细。

总结下来有这么几条:

  • 注册人必须完成实名认证。这个是老生长谈了。
  • 域名注册局,也就顶级域名的管理机构,必须在国内注册实体。域名能不能备案需要该国内实体向政府递交申请。对多数 ccTLD 而言,它的注册局大多也是政府机构或者指定的组织,不太可能在中国设置分支机构,所以就无法备案。少数 ccTLD 已经被商业机构买断,它们有动力向中国政府申请,所以就可以备案,最典型的就 .cc/.co 这类。
  • 域名注册商必须是国内机构。也就是说域名只能通过阿里云这类国内的注册商注册,用国外的,如 GoDaddy,就不行。必须转移到国内来。
  • 备案必须通过接入商提交。也就是说你的虚拟空间或者虚拟主机用哪家,就得通过哪家来提交备案信息。

那为什么要求这么细呢?个人已经完成实名认证,这还不够吗?出了问题任抓任罚就是。只做实名认证远远不够。如果发现有人发布了不合适的内容,政府希望能够立刻停止其传播。内容传播是关键,至于怎么处理发布人反而是相对次要的问题。

怎么能立即停止传播呢?

首先就是拔网线。政府会直接联系接入商停止服务。但光有这一步还不够,因为域名是分布式系统。发布人可以修改 DNS 记录,将域名指向其他服务商,甚至解析到国外的主机上。所以备案要求域名注册商必须是国内机构,这样政府才有能力指示这些机构停止解析。

但这样还是不够。因为域名系统是分布式治理的,域名协调管理机构 ICANN 要求域名可以在不同注册商之间相互转移,希望通过公平竞争来提高服务质量。如果政府要求阿里云停止解析,那么发布者可以将域名转移到其他服务商。这样政府就没办法控制解析这一环,只能使用 DNS 污染。不过 DNS 污染是大招,一般不能轻易使用,权限比较高,也不方便应对突发情况。而且现在还有 DoH 这类的加密解析,单纯使用 DNS 污染不能完全阻断访问。所以,政府就只能去联系注册局了。因为它们在 国内有分支机构,无论你转移到哪个注册商,政府都可以要求注册局暂停解析, 理由是违反了国内的法律。等一切处理妥当之后,再根据实名信息把人抓了,什么都不耽误。这一套组合拳下来,绝对能做到令行禁止。

凡是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域名统统不准备案,这就把口子给堵住了。整个体系非常完备,是集多年管控工作成果之大成。所以说体制内还是有很多能人,只会溜须拍马的人设计不出这套体系。

一个域名如果没有备案,在国内几乎是寸步难行。首先搜索引擎会优先收录备案过的网站,不备案的很少收录或者收录很慢。我的网站在百度只收录了七十篇,这还是等了两年的成果(换了域名就没了)。然后是国内的各类云服务都要求域名得备案,比如支付、CDN 加速、云存储等。只要是绑域名的,只能绑备案过的域名。第三是未备案域名很难在社交软件传播。比如在微信中打开我的博客,就会提示非官方网页,问用户是否继续。等等等等吧,各种限制。

因为有了备案,国内的内容创作者都会绞尽脑汁进行自我阉割。平台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地主动检查用户发布的内容,履行自己的主体责任。但这些年各方都开始魔怔了,敏感词越来越多,内涵段子越来越丰富,一不小心就触到逆鳞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 分享
评论 共3条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  • 倦意的头像-倦意博客倦意徽章-上海羊倦科技有限公司-倦意博客等级-LV6-倦意博客作者0